旅遊熱愛狂
旅遊網站 情報 優惠 特別 促銷 機票 酒店 套票 旅行團 郵輪 Travelholic.hk

那些環遊世界後的人,現在都在做什麼?看完後我想出發了

0 390

none

NO·1 匿名使用者

只有到處看看,遇見足夠多的精彩,才能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大,你可以變成多好的人。

我想我是比較符合題主的條件的:
1.我很窮,當時只是學生。
2.我的家庭在國內是遠低於中產的,所以我從大學畢業以後,就沒有問父母要過任何錢。我到現在還會往家裡匯款。(傳說中的鳳凰男~ 哈哈)
3.那次旅行花了我全部的個人積蓄。

我的第一次環球旅程,是24歲的時候。
在北美拿獎學金念書,連做了好幾個實習,幾年下來,辛辛苦苦攢了2萬美金,申請來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實習。
聯合國實習是不給工資的,這我知道;日內瓦是全球最貴的地方,這我也知道;可是這是從小的一個夢,為了夢想,花2萬美金又算什麼?
於是就屁顛屁顛的來了。把2萬美金都花在了吃喝玩樂遊歷歐洲上,幾乎每個週末都飛往各個城市;光巴黎就去了兩次,還有柏林,羅馬,佛羅倫斯,那不勒斯,科隆……

然後又買了機票回國歡度春節,之後再飛回北美。
在旅途的某個時刻,忽然間想到,北美-歐洲-亞洲-北美,這居然是我的人生的第一次環游世界。小時候許下的夢,又一個完成了。
旅行之後,回到北美開始工作,在一個很好的城市,做著朝九晚五的政府工作,順利躋身北美中產。日子過得平淡無奇,按時上班,下班後去健身,約會,聚餐。週末去滑雪,徒步,或者宅在家裡看一天電視。
可是無數次的想起旅途中見過的人,他們用力的活著,用力的改變世界。也無數次的想起從米蘭回日內瓦的時候,見到阿爾卑斯山上的初雪和靜謐的小城……

Facebook 上的旅行中認識的朋友,他們在非洲為難民的人權奮鬥,在南美為熱帶疾病的防治而努力,在斐濟開心的吃水果潛水。同一個辦公室的老頭65歲了,他在這個辦公室呆了一輩子。我很怕自己在65歲還在這裡。我心中暗暗發誓,我不要終老在這裡。我想念那個更廣闊的世界。

現在呢?我又回到了聯合國,一個月的薪水比爸媽加起來一年還多的多。更重要的是,每天起來都很開心的去上班,現在的專案是人類發展新千年計畫的一部分,為了每一個母親和每一個小孩,老闆說,我們將拯救很多生命。

沒有那次旅行,我想我會安于北美,我會變成茫茫眾生中毫不起眼的那個人,和所有留學生一樣,為了身份焦慮,為了找工作擠破頭。

知乎說,發現更大的世界。可是只有到處看看,遇見足夠多的精彩,才能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大,你可以變成多好的人。
錢總是能賺回來的,而更優秀的你將會有更多的機會。當年的2萬美金對我來說是全部,現在雖然也不能太輕鬆,但至少衣食無憂,不害怕風險。
一起努力吧,少年!有時候很羡慕那些家境殷實的人,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了自己的幸運。

none

 

NO·2 mckenzie wang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帶我走遍了中國和美國。上大學和工作後自己又去了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以及部分南美國家。在有些國家還短暫居住了幾個月。所以,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就看到了很大的世界。與此同時,我跑過馬拉松,騎車去了西藏,跳傘,衝浪,潛水,做了很多我的朋友們看似很羡慕的事情。

後來呢?

後來我被確診了憂鬱症。

我的落差來自于我一直都不滿意自己是誰。我以為我騎車去了西藏,我就能學會克服任何困難,能夠樂觀對待生活。可接下來的那個學期,我時常故意曠課,躲在宿舍裡邊看電影邊聽著外面下雨。

我以為我跑了馬拉松,我就能夠在任何事情上堅持,但我仍舊經常會懊惱自己如此軟弱,對待工作不認真,時常逃避。我時常和朋友談論起在首爾和一個不通語言的男孩聊了整晚,談論一個人去露營,講獨自一人看倫敦的雨,或者和朋友在越南跳懸崖的故事。朋友們認為這些故事都很酷,它們的確很酷,我時常想起來時都充滿笑容。

但是我後來才發現,這些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路上兩周對應的是普通的一兩年。在這一兩年的普通日子裡,我每天擠公交上下班,疲憊地晚飯都懶的做,擔心工作,擔心未來。走了那麼多地方後,我深刻意識到柴米油鹽才是生活的主調。而對於我來說,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還包括了自己的軟弱,膽小,脾氣不好,小心眼,充滿憤怒。也就是說,那個我不喜歡的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她仍然是我。於是,我的心情落入了底谷。我以前想靠著這些經歷成為那個我想成為的人,但我發現我並沒有。

雖然只是輕微,後面吃了幾個月的藥便好了。但是生病的那段日子,我哪裡也不想去,不願出門,不願見朋友,不願工作和運動,只想按停時間,逃避現在。家人叫我出去旅行,叫我讀書,運動。要是這些都有用,我還會生病麼?當然,這並不是我生病的主要原因。但使得整個病情加重了因為我以為靠著這些我會變成那個不一樣的我,但我發現並不是這樣時,我有了很大的落差。

這不是一個炫耀貼。我父母對我充滿了愛和支援,但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病。我父親甚至說這個是「富貴病」。在農村生活的農民每天干活流那麼多汗曬太陽,根本不會得這種病。他們關心我。

在我剛生病的時候拿回來的藥上寫著「適用病情:精神病」。我把這個指出來給他們看,第二天我吃藥的時候發現他們用黑色馬克筆把這句話塗黑了,以來減少我的心理負擔。但他們有時候著急,也會指責我,指責我不堅強,只想著逃避。所以我在這裡也想提醒大家一下那句老話,大家千萬不要指責抑鬱症患者不堅強。你們指責他們軟弱就像指責哮喘病人說周圍明明都是空氣,你為什麼還喘不上氣。

我只想用我的經歷呼應前面的答者:就算環游過世界,煩惱也不會隨著消失。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都在,一樣都不會少。

高興的是,我已經好起來了,並且可以正確認識到那些旅行過的地方帶給我的影響。

首先,它們讓我更自信。我的自信來自于我的獨立,勇於嘗試新的東西,而不是來自于我的工作,衣著和家庭。只有當你的自信來自于你的經歷和知識時,你才不害怕,因為沒有人能從你這裡剝奪這一切。

第二,它讓我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分享。每當遇到一個新朋友時,我總是會分享我旅途中遇到的故事。我也是靠著這種方式接近了我當時已經偷偷喜歡了一年的男孩子:D 雖然有時候一不小心講的時候會被別人認為是裝逼,但我還是覺得它説明我收穫到了更多有趣的朋友們。

第三,世界各地都有朋友。當每年耶誕節你都可以收到來自巴黎,肯雅,日本,加拿大等等地方的明信片時,真的會超級高興的。

第四,我深刻意識到旅行在沒有讀夠書前達到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至少對於我,瞭解當地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能夠説明我更好地去懂得那個城市和與當地人交流。我不是那種很隨性的,說走就走,隨便去一個地方的。我還是希望每去一個地方都可以先足夠瞭解它。比如去歐洲,我會先想鞏固下歷史,去博物館的話先去瞭解下作者等等。但這只是我的一點體會。

所以最後我仍然非常高興和感恩,能夠在這麼年輕就看到了這麼大的世界。但我也印證了前幾年一篇流行日誌裡的那句話:旅行不是濟世良藥,它只是一片阿斯匹林。但我現在覺得,把它作為阿斯匹林的看法也不好。不要去指望旅行可以怎麼怎麼樣,不要期待它可以讓你一下子改變。就把旅行當作霜淇淋上的那顆櫻桃,沒有也沒關係,有的話就盡情驚喜以及珍惜它吧。

none

 

NO·3 HenryZ

你會發現「生命大多數時是平淡無奇」。
走過三大洲 100 多座城市,包括北美、歐洲、東南亞、中東和國內大部分省份。離環游世界還差得遠,但算是這一生不斷追逐的夢想。
現在過著平淡的生活,像來到這個大都市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一樣擠公車、擠地鐵、在電腦前處理做不完的工作,周而復始。
有的人說,走的地方越多,心越是不能安定。但對我來說,卻完全相反—-看過那麼多風景,經歷那麼多事,認識那麼多人,反而讓自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生命大多數時是平淡無奇」的本質。
在安靜的夜晚,偶爾還能記得在日內瓦湖畔盧梭塑像前久久駐足;在慕尼克的小酒館遇到的拜仁球迷;在泰晤士南岸的晚風中聽街頭藝人唱 Tears in Heaven ;在愛爾蘭牽著馬去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南加州陽光明媚的海灘散步;在溫哥華的海岸線騎車;在西雅圖膜拜 nirvana ;在迪拜夜晚的沙漠裡躺著看滿天繁星;在曼谷誤打誤撞進入一個小寺廟和本地人一起誦經;在寒冬臘月踏著紹興的青石板路;在拉薩朝聖……對於這些經歷,只有心存感恩。自己並非是富二代官二代,卻能幸運地在 25 歲前得以看看這個巨大的世界。現在工作賺錢的目的也便是為了支撐這顆文藝的玻璃心吧哈哈。

none

 

NO·4 小貓
好的旅行,是把你帶回來,而不是把你帶走。
3年前辭職去旅行,23歲,年輕氣盛,什麼都沒想,也不想什麼時候回來,就是簡單的,想看看這個世界。
現在27歲剛過,收入是我23歲時的10倍,遠高於那些當時職位比我高的同事。當時他們笑話我說我什麼都不懂,說我情緒化。但是現在我證明了自己可以走的更好。
那場旅行依舊是我記憶裡最好的回憶之一,徹底讓我變得有信心,更獨立,雖然今後各種跌跤,但都和自己說那時候都過來了,現在還怕什麼。
當時路上認識的小夥伴到現在大多數還在路上飄著,回不來了,接受不了現實社會中的虛偽狡詐,我算是過的最正常的,天天辦公室政治和老闆鬥智鬥勇,也很少和人提我的那份過往,但是我知道那份經歷給了我力量。
我認為我真正心裡開始獨立和有自信是那時候開始的,有了負面情緒也更知道怎麼處理。有時候從寫字樓抬頭回想起以前會覺得從來沒出過一樣,有時候和被人介紹的男生聊起我的經歷,很多人都帶著笑話,或者不屑,或者敬畏覺得 hold 不住我,那麼我的故事也不再值得你讀。對公司同事從來不談,只是輕描淡寫帶過。
所以,好的旅行,是把你帶回來,而不是把你帶走。

發表評論